又是一年皇姑节,时光见证了365年的感恩相守。民族团结一家亲,岁月磨不去365年的深情厚谊。5月3日,广南县“皇姑节”第365周年朝庆活动在如期举行,近万人参与到活动中。皇姑节起源于广南县莲城镇太平寨村,是该村壮族群众为纪念明朝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同胞妹妹安化郡主(俗称皇姑)而举行的祭祀性民俗活动,至今已有365年的历史。祭奠皇姑灵魂,祷告民族团结,成了广大壮族群众在广南太平寨的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。
5月3日一早,莲城镇南秀社区太平寨村就沸腾了起来。大家都穿上壮族节日盛装,敲锣打鼓、载歌载舞欢庆这个特殊的节日。
每年皇姑节,南秀社区太平寨村都要组织本县的文艺队,同时邀请外县、外地州的文艺队组成巡演长龙队伍,欢歌起舞、热热闹闹去接皇姑,今年也不例外。早上8点,86支演出队1400多人聚集在皇姑庙,在寨老和几个童男童女的带领下,锣鼓声声,队伍出发。
接皇姑时,必须打着不同颜色的并且是镶有“令”字图案的4面旗帜,同时还要敲响铜鼓、载歌载舞,意为告诉九泉之下的“皇姑”灵魂:我们胜利了,我们不再遭受战乱、欺辱与压迫了。
一个多小时后,队伍来到皇姑辞世的地点——马蹄井,寨老们把金银纸元宝、刀头肉、鱼、水果、糖果、烟酒、两只公鸡等祭祀用品摆放在接皇姑的地点,开始进行祭祀和请皇姑仪式。敬香、敬酒、点烟之后,太平寨50周岁以上的老人及童男童女代表都要一一磕头迎请皇姑。寨老摇着铃,口念保佑词,掷三次钱币。之后,村民们虔诚耐心地等待皇姑“来临”。直到象征皇姑灵魂之类的蜜蜂、蝴蝶或者昆虫飞(跳)进花轿内,用于祈祷的公鸡连叫三声后,才算是真正接到了皇姑。
接下来,村里50岁以上的妇女每人手持一支点燃的香,肩扛手持一条长长的白布连接着皇姑坐的轿子,意思是为皇姑搭桥,接皇姑“回家”。演出队伍继续锣鼓喧天,歌舞不歇地原路返回。来到闲马场时,村民们担心皇姑体弱疲惫,就让她在此歇歇脚。半小时后继续返程,直到把皇姑接到皇姑庙安置好,仪式才算结束。接皇姑的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—4个小时。
年年祭皇姑,年年趋之若市。365年后的今天,平素空旷的坟园和庙宇,到了祭皇姑时都总是车水马龙、人山人海。从皇姑坟到马蹄井,从马蹄井到皇姑坟的路上,长龙呼啸,锣鼓喧天。
今天,祭祀皇姑、接皇姑已成为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见证,每年都有来自文山州内外、省内外的游客、民间队伍参与接皇姑仪式,形成了规范性的民族文化节庆文化,是广南县民族节庆文化的亮点。可以说,三百多年后的皇姑,仍然福泽广南;三百多年后的村民,仍然感恩皇姑。
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永康感叹:“壮族是一个非常知恩、感恩、心胸豁达的民族,三百多年前的一位皇姑,他们至今还在那么深切地怀念她、接她,这是壮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出来的一种民族美德、一种民族精神。”在广南,接皇姑是老百姓自己的节日,是由社区自发组织,各村寨协会自发参加的民间节庆活动,从组织到参与,都体现了老百姓自己的心愿和意志。他认为:“这个流传数百年的传统,还要不断延续下去,对于发扬壮族的民族精神,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是非常有好处的。”
此外,活动期间还举办了“皇姑节”火塘会、“皇姑节” 365周年文艺演出、民歌演唱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及激情四射的篝火晚会。(李宗蓉)